一、选购篇:5分钟挑出优质大米
1. 查看包装标识
购买包装大米时,包装袋上的信息至关重要,尤其是执行标准和生产许可证编号。
执行标准:正规包装大米必须标注执行标准,常见的有GB/T 1354-2018(适用于普通大米)和GB/T 19266(适用于五常大米)等。这些标准确保大米的质量符合国家规定。如果没有标注执行标准,很可能是“三无产品”,建议谨慎购买。 生产许可证编号:正规大米包装上会有以“SC”开头的14位生产许可证编号,这是企业的“身份证”。通过这个编号,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生产厂家的具体信息,包括厂名、厂址、许可范围等。没有“SC”编号的大米,其来源和质量难以保证,建议不要购买。此外,包装上还应标注产品名称、净含量、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及联系方式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、质量等级、产品标准号等信息。不要购买无生产许可证编号以及超过保质期的大米。
展开剩余82%2. 观察大米外观
优质大米呈白色半透明状,有光泽,大小均匀,坚实丰满,颗粒表面光滑、完整,很少有碎米、糠粉、爆腰(米粒上有裂纹)、无虫,不含杂质,黄米≤1%。避免购买发黄、发绿、有结块、生虫、发霉现象或表面可见霉菌丝、组织松散的大米。不要陷入“大米越白、越亮,品质就越好”的认识误区,过度追求外观可能会忽视其他质量问题。
3. 闻大米气味
具有正常的大米香味,无其他异味。如果有霉变、酸臭、腐败等异味,则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,不要购买。
4. 考虑品种与需求
大米按照品种分为籼米、粳米与糯米等,可根据个人口味和烹饪需求选择。同时,为了保证营养均衡,可适当搭配其他谷物。
二、警惕篇:4种“问题米”别踩坑
1. 抛光过度的“美容米"
有些商家为了让大米看起来更白、更亮,会对大米进行过度抛光。这不仅会磨掉大米表面的营养(比如B族维生素),更让人担心的是,个别商家可能用矿物油来抛光。
怎么辨别?抓一把米在手里搓一搓,如果手上有明显的油腻感,甚至能闻到油味,就要小心了——正常大米搓完手是清爽的。
2. 整体发黄的“变质米"
正常大米是半透明的青白色,颗粒均匀。如果看到米粒整体发黄,甚至有些发暗,很可能是储存时受潮、发霉导致的。这种黄变米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,这是一种强致癌物,哪怕高温煮过也无法完全去除,长期吃会损害健康。
提醒:哪怕只有少量米粒发黄,也不建议买——霉菌可能已经悄悄扩散了。
3. 碎米太多的“拼接米"
碎米本身没问题,但有些商家会把陈米、劣质米的碎粒混在一起,装成“新米”卖。这种拼接米口感差、没嚼劲,营养流失多,还可能因为储存时间太长,存在变质风险。怎么避坑?
买袋装米时,看包装上的“碎米率”标识(优质米碎米率一般低于10%);散装米可以抓一把看看,优质米颗粒完整,碎粒少且大小均匀。
4. 香味刺鼻的“香精米"
真正的香米(比如五常大米、泰国香米)有淡淡的自然米香,不会特别浓烈。如果一打开米袋,就闻到刺鼻的香味,甚至有点像香水味,很可能是添加了人工香精。
简单测试:抓几粒米泡在温水里,静置几分钟。如果水变浑浊,或者香味突然变浓(香精溶解到水里了),基本就是“香精米”;优质香米泡水后,香味会自然散发,水也比较清澈。
三、储存篇:让大米新鲜更久
1. 装对容器:密封是关键
别用敞口的袋子装米,最好倒进带盖的密封罐(玻璃、陶瓷、食品级塑料罐都可以),盖紧盖子,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(远离灶台、水槽,这些地方潮湿、温度高)。
2. 少量购买:吃多少买多少
大米放久了会氧化,口感变差,还容易生虫。建议一次买1-2周的量,尤其是南方潮湿地区,别囤太多。
3. 防虫小窍门:天然又安全
担心生虫?可以在米罐里放一小包花椒(用纱布包好),或者放一块干海带——花椒的气味能驱虫,干海带能吸潮气,还不会影响米的味道。
4. 生虫了别扔:冷冻杀虫还能吃
如果发现米里有小虫子,别直接倒掉——把大米装进密封袋,放进冰箱冷冻层冻24小时,虫子会被冻死。取出后筛掉虫子和虫粪,彻底煮熟后可以正常吃(注意:如果米已经发霉,就必须扔!)。
四、总结篇:买米认准这几点
买米时,认准包装上的“GB”标准和“SC”编号,选择“一级”大米,散装米用“看、闻、摸”三件套,回家后用密封罐保存,少量多次购买,就能天天吃到新鲜好米。
发布于:天津市网络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